首页 > 开元4316年 >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奠 (求首订)

我的书架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奠 (求首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黎府,黎文海书房,密室。

  “果然如你所说,陛下在七月二十一驾崩了。”黎文海有些伤感的说道。作为臣子的黎文海,对万历还是有一些君臣之情的,此番万历驾崩,黎文海的心里难免会有些伤感。

  “现在估摸新帝已经登基了吧?”虽然还没有消息传来,但黎安明知道,短命的泰昌帝朱常洛已于八月初一登基,不过按历史所记来看,现在的朱常洛已经卧床不起了,再过十来天的八月二十八日,他便会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意味着已经开始托孤了。

  黎文海摇了摇头说道:“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太子倒还算体恤将士,以先帝的遗诏为名,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紧接着又罢免了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着手运转中枢。这样的殿下如果能坐上皇位,不得不说是百姓之福。”

  “遵义是否要准备祭奠仪式?”黎安明问道,对于朱常洛,史书记载很少,他不了解,所以便不准备多说什么,反正他也没几天好活了,等木匠皇帝上位后,估摸着这里也差不多乱起来了。

  黎文海叹了一口气道:“为父已经吩咐由知府王远志带着文官们在准备了,各处城池村镇屯堡,于公文到曰,设坛搭棚祭拜,允许军民百姓前往哭灵吊孝。遵义军民府于各处寺庙设水陆道场,为大行皇帝祭拜。公文到时,各处停止屠宰三天,行斋戒之事。虽然这里天高皇帝远的,但是该有的礼节不能丢,为人臣子,当尽臣子本分!下午便会准备闻丧,你也参加吧!我已经让你娘在帮忙准备孝服了。”

  “孝服?不是披麻戴孝?”对于大明的各项典章制度只能说一知半解的黎安明有些汗颜,原本以为丧服就是一身白色孝衣,但是从父亲黎文海的语气里明显觉得似乎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闻丧他是知道的,一般在大殓或小殓之前,从这一天开始,京城内的寺观各要击钟三万杵,为大行皇帝造福冥中。京城内禁屠宰13至19曰不等。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于本地面向宫阙方向哭临致丧。

  黎文海也知道黎安明不懂这些,便随口解释了一句:“成服之前,文武官员服素服,冠乌纱、腰系黑色犀角带,成服后服“斩缞服”,即是用粗布做成而不缉边的孝服。”

  “孩儿明白了!”黎安明闻言连忙拱手应道。

  ..........

  遵义府署内,一捆一捆的白色粗布被从库房里搬出来,分发给各级官吏将士,顿时,遵义城各处立时变成了一片白色。

  用巨大的竹子、杉木搭建而成的灵棚便设在宫城前。巨大的供桌上,香烛灵位俱全。一口巨大的铜缸在灵棚入口处,前来哭拜的人们先要在这里为万历皇帝焚化厚厚的一摞纸钱。

  巨大的香案之上,按照礼仪定制陈列爵三、茶一、汤二、饭二、菜四、炙肉一、炙肝一、肉骨一、油饼一、角儿一、栗一、枣一、圆眼一、荔校一、胡桃一、馒头二、羊肉一、系肉二、汁壶一、酒壶一。除此之外,正案之前还摆设着黑牛一、羊一、猪一等所谓的太牢之礼。

  接连几天,从仁怀县到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县再到最边远的正安州,立时变成了一片白色,白色的幔帐,白色的孝服,白色的纸钱在铜盆里很快变成黑色的蝴蝶。。到处是一片哭声,到处是焚烧纸钱产生的黑色烟雾和一朵朵黑色的蝴蝶在风中迅速的被吹散。

  即便是工坊区各处的工人在上岗之前,也要到摆设有万历皇帝灵位的桌案前,行三拜九叩之礼,由工头代为上香,之后方可以上工。

  不过黎安明在第一天由父亲黎文海带着行了一次礼,祭奠了一番后,便没再去了。经过这几天的观察,黎安明基本明白黎文海这么做的意图了。按说遵义只是一个小小的军民府而已,再怎么尽君臣之礼也不会搞这么大排面。

  黎文海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告诉那些新归附的土司土民们,死的也是他们的皇帝,他们是我大明的臣子百姓!他是要让万历皇帝的丧礼,成为打造遵义各族各处百姓认同感的一个大活动,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便是花再多的银钱,办再大的排场也是值得的!

  现在可不是后世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虽然归大明官员管辖着,但此时的很多少数民族人民几乎只认他们的土司,不认朝廷的。

  不得不说,黎文海这样一番运作下来,让黎安明颇有些自行惭愧,以他的见识是办不到这些的。

  所以,在第一天祭奠完后,他便不在去了,这么费力的事,还是交给城府颇深的黎文海来做吧,这样的事不适合他这种政.治小白。

  此时正是秋收农忙的时候,祭奠完后他便又加入到了秋收的队伍了。

  “黎公子,预计今年各地的番薯总量是两百三十多万担,这其中还不包括七月种下的。”于启晨这几天一直在忙着红薯收获的事,今天终于见到黎安明闲了下来,便赶紧汇报道。

  红薯一般六七月还可以种植一次,不过收获不会太大,因为用不了多久就会霜降了,到时很多红薯就会腐烂在地里了。

  “土豆收成如何?”黎安明点了点头问道,红薯的事情他基本已经猜到了,现在就是土豆的问题了,因为还在试验阶段,所以今年便没有推广开来,而是专门划了十万亩地给于启晨培植土豆。

  听到黎安明问土豆的事,于启晨顿时眉开眼笑的说道:“黎公子,不得不说,您真是一个博学的人。恩师一直没有发现的问题,倒还真被你找对了。”

  被他这么一夸,黎安明顿时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可是背负着远超这个时代四百年的知识。说实话,当初他也以为是土豆在明末没有推广开来,不过到这里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像徐光启等人已经在极力的推广了,但奈何产量有限,老百姓都不喜欢耕种。

  “具体说说,产量多少?”不过听他这么一说,似乎产量还可以,黎安明顿时有些好奇的问道。
sitemap